活動內容
(一)課程目標及特色描述:
「志願服務」是實踐人生價值「己欲立而立人、己欲達而達人」的理念,在黃金時期的大學青年透過計畫服務方案,之後確實實踐服務方案,在課程中我們透過主題性的討論活動與影片,讓同學認識服務方案與生活目標結合,讓生命更有意義,也更加認識服務的意義價值與內涵。
(二)執行策略:(符合行動導向、問題導向實作課程、團隊分組合作、課程執行過程記錄、期末成果發表,煩請擇一)
問題導向實作課程
(三)進度規劃:
一、講述與實作各種服務方案活動的介紹(1H)
二、[影片]示範說明與分析(1H)
討論活動:
一、服務經驗瞭解或觀察到在地社區或社群面臨什麼問題?
二、服務經驗或論述,這樣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服務?
三、依據這樣的問題,已經提供過的服務、相關服務成果、預計執行的修改或創新的事?
評量方式
上課(50%)與設計的服務方案並發表(50%)
===
壹、服務方案緣起
一.問題分析
依據過去服務經驗瞭解或觀察到在地社區或社群面臨什麼問題,並提出相關資料說明。
二.需求評估
依據過去服務經驗或論述,這樣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服務,請提出相關資料說明。
三.過往服務經驗
1.請提出過去依據這樣的問題,已經提供過的服務、相關服務成果、預計執行的修改或創新,並提出相關資料說明。
2.若為創新服務,請提出論述資料或其他單位類似經驗以支持其可能性。
貳、服務方案目標與目的
一.目標
請以一段文字說明,預計在這一年內提供的服務,服務對象將產生的改變,以及可能帶來的社區影響力。
二.目的
請分項列出說明服務對象在一段時間內,將產生具體的改變。
三.與其他單位的合作
說明預計與哪些機構合作,並簡述合作方式,有利本案推動與執行之原因。
四.服務策略服務執行流程。
五.方案預期效果評估
六.方案預算
七.進度表
八.工作團隊與分工
注意事項
【學分抵認注意事項】
依據本校《微學分課程作業要點》、本中心《微學分課程作業要點》辦理。
1.微學分課程學分於每學期第17週抵認,系統自動結算取得學分之學生名單,並於抵認當學期之成績單登錄為「通過」,承認其學分數,不計入當學期及畢業學業平均成績。因非屬一般課程,學生系統之學期成績及郵寄之成績通知單無法顯示,將直接匯入歷年成績系統。
2.適用106學年度(含)以後之課程配當者,行動學堂、「通識微學分A群」、「通識微學分B群」、「通識微學分C群」,任修滿2學分,可抵認任一領域之一般通識課程2學分,其他三個領域請選一般通識課程修習,意即通識微學分課程僅採計2學分。
3.通識微學分A群/B群/C群:學生可任意選修,惟各群之課程單元學分數僅採計1學分,且不得跨群累加,相同課名只採記一次學分。累積之微學分單元可跨學期累計,但不得跨學籍累計(先修課程不在此限),並須於畢業或退學離校前提出抵認申請,惟轉系得予以保留。
※範例:A群0.4+B群0.6,無法獲得通識微學分,需於各群各修滿1學分。
4.跨領域微學分:學生自由修習各學院(含博雅教育學部通識中心)開設之單元,累計滿20小時可獲得1學分,並於大四下學期第12週抵認,登錄課名為跨領域微學分Ⅰ、跨領域微學分Ⅱ、跨領域微學分Ⅲ(各1學分)。
※範例1:通識微學分A群0.4+通識微學分B群0.6=跨領域微學分Ⅰ,此列為本系選修學分,非通識學分。
※範例2:通識微學分C群0.4+人文社會微學分0.6=跨領域微學分Ⅰ,此列為本系選修學分,非通識學分。
5.學生必須秉持自主學習的精神選課,自行判斷所選課程與微學分課程是否衝堂。進行學分登錄時,若被發現該時段有衝堂情況,則該時段微學分將不予承認。